找到相关内容1963篇,用时16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对“修行问题”看法

    佛教。人间佛教应该从关怀人间做起,现在如果不推行人间佛教,不从事有利人间事业,每天光是念佛,每个人到了佛堂里,只是拜佛、念佛,你们肯吗?所以佛教不能只重视念佛、拜佛,否则会失去度众功能。  佛教旨在普度众生,普度众生首先要顺应众生根机与需要。例如,你不喜欢念佛,那就禅坐;你不习惯禅坐,可以拜佛;你不要拜佛,也没有关系,你来吃素菜;你说素菜我也吃不习惯,没关系,我们可以谈禅论道,讲说佛法,甚至也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362513.html
  • 进庙拜菩萨 应作如是观

    与愿印),日光、月光二菩萨胁侍左右,并称为药师三尊。日光、月光二位菩萨在药师佛净土中,是无量大众上首,是一生补处之菩萨。   现在很多人称念药师佛为“消灾延寿药师佛”,由此也可看出众生念佛基本心态,是希望消灾免难、益寿延年,这种想法不能说错误,但是所做所为似乎不能相应。所以我们看见很多人念佛,不但没有消灾,反而是福不双至、祸不单行;非但没寿命绵延,而且英年早逝,这又作何解释呢?总说来,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5962629.html
  • 太虚大师净土思想

    西方净土与念佛往生  求生西方极乐净土净土宗法门,自宋代以来逐渐成为中国佛教主流,不仅净土宗祖师积极倡导,各宗大德亦莫不推尊提倡。净土宗之兴盛,为近现代中国佛教复兴运动重要方面,出了印光、夏莲居...有不少关于净土念佛专论和开示,如《佛说无量寿经要义》、《佛说阿弥陀经讲要》、《往生安乐土法门略说》、《往生净土论讲要》、《觉悟真我与往生极乐》等,其他讲修持文字中一般也都谈到净土法门,其所说颇为...

    陈 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03862943.html
  • 〈净土宗特色〉之「补充说明」

    十八愿而言,少指其它之愿。  如《大经》「其佛本愿力」之偈,端在说明第十八愿称名念佛之功能妙用,并非指其它之愿内容。  又如龙树菩萨《易行品》之核心所言之「阿弥陀佛本愿如是」等,亦在阐释第十八愿称名念佛之往生成佛直截横超,不在解释其它之愿。  而天亲菩萨《往生论》「观佛本愿力,遇无空过者」之偈,也只在阐释第十八愿称名念佛往生证果快速圆顿,也非解释其它之愿。  故法然上人言:「六八愿中,以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1663353.html
  • 禅者感恩

    云公老人《参禅要旨》里面给我们说,很多人参禅,比如说参“念佛是谁”,他就在念阿弥陀佛,这个念佛到底是谁,是我眼睛还是我耳朵?不对不对,参禅不是这样参。参禅叫你参话头,问题关键在一个“头”字,话前头。那怎么参呢?比如说参“念佛是谁”,你这句阿弥陀佛念出来,想念,但你千万不要让自己念出来,没有念出来,但你又想念,又不让他念...

    达照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12563443.html
  • 逆川禅法

    更加清楚一点。他师父传授给他就是这三句话九个字。诸位我们现在也给大家传这三句话九个字,看诸位有没有这种根性,可以把它用一用?直接在心里面问,无论你是念佛也好,持咒也好,打坐***也好,吃饭穿衣走路...平时有诵经习惯,有参禅习惯,有念净土习惯,你在念佛时候,当下一句阿弥陀佛......(中间听不清)......心也非,物也非,佛也非,非心非物非佛,在这个当下一直用功,你可以露到消息。如果机缘...

    达照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12663444.html
  • 大乘禅法修证原理——《永嘉证道歌》大意

    ,就是十八界里面,六识最后一个,这个比较容易,念佛,这个意识实际上我们就叫妄想,对吧?就是我们妄想,这个比较容易懂,所以,有人说念佛法门很了不得,他直接从你妄想下手,把你妄想一层一层消除掉了,也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,以一念抵万念,一定把妄想顶住不让它起来!顶住之后,它自然在进步过程中会证得三昧,证得正定。念佛、持咒、观想、觉照、禅定力量,早期传入中国各种禅观,全部都是从意识上下手。这个法门...

    达照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12963447.html
  • 慧远佛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

    它是从前者到后者过渡。虽然他始终没有像道安和僧肇那样独标玄旨,但是他法性本体论思想在当时,也可说在中国佛学史上是别开一面。   三   正因小乘禅学思想对慧远有重大影响,所以慧远提倡大乘念佛三昧,其中处处闪现出小乘禅学痕迹。如刘遗民所作发愿文中,仅提见佛及希求往生之理,但对于如何以般若之智念佛却很少提及。慧远念佛三昧诗集序》也是同样,叙述以昧然忘知神秘体验为念佛。他说:&...

    业露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4863738.html
  • 般若与禅观

    禅观认识是:“夫称三昧者何?专思寂想之谓也。思专则志一不分,想寂则气虚神朗。气虚则智恬其照,神朗则无幽不彻。斯二者,是自然之玄符,会一而致用也。”(《念佛三昧诗集序》)这说明慧远也是承汉魏以来传统,从止与观两个方面去理解禅定。但他与其师不同,他所倾心念佛禅。念佛禅属大乘禅法,最早由东汉支谶译出《般舟三昧经》而介绍到我国,但当时未得流行。罗什到长安,传大乘禅法,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0863860.html
  • 禅与石窟艺术盛衰

    佛教经典教义。形式、技巧,是为创造宗教空间服务。绚丽多彩石窟造像,是禅僧根据不同佛教经典,修习不同禅法,造就不同禅观空间需要而雕造。  禅观空间形成经历了一个从念佛到观佛,再到观像过程。  从观佛到观像  观佛即观佛三昧,是指一心观想佛之相好色身禅观。如能达此三昧成就,则能见佛之再现。(丁福保编(佛学大辞典》)按佛教经典及佛像起源考查,观佛是从念佛发展而来。在原始佛教那里,念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0863906.html